<u id="gawy1"></u>
    <video id="gawy1"></video>
<wbr id="gawy1"><ins id="gawy1"></ins></wbr>
  • <i id="gawy1"><bdo id="gawy1"></bdo></i>
    <i id="gawy1"><bdo id="gawy1"></bdo></i>
    
    

    <track id="gawy1"></track>
    1. 24小時咨詢熱線 4008-828-656
      企業理念 科學提高品質 超越客戶期望
      新聞中心News<
      行業新聞 當前位置:新聞中心> 行業新聞>

      對蝦育苗中“發光”病的診治和用藥比較

      發布時間: 2009-03-06      瀏覽:671

             在開展對蝦育苗生產中,經常發現對蝦幼體“發光”現象,常被稱之為“發光”病,涉及的養殖品種有中國對蝦、日本對蝦、長毛對蝦、南美白對蝦、羅氏沼 蝦等,其癥狀頻發和延誤診治不僅給育苗工作帶來被動,而且在經濟上也造成巨額的損失。筆者在多年實踐中,針對“發光”癥狀采用多種藥物進行治療和藥效比 較,取得初步進展,總結如下,以供商榷。 

              一、“發光”病的癥狀及變化 

             在所有蝦類孵幼過程中,從蚤狀幼 體開始至糠蝦期、仔蝦期,各期均有發病且不易被發現,究其原因,主要是育苗室內外比較強烈的自然或非自然光源干擾了對對蝦幼體“發光”病癥狀的診斷。幼體 感染此病后,會陸續發生死亡,嚴重的在2日--3日內死亡率高達70%--80%,癥狀為幼體活力下降,下沉到池水的中下層,在池水表層基本見不到蝦苗, 到糠蝦期或仔蝦中后期,蝦苗表現為彈跳乏力,趨光性差,攝食減弱或停止,體色呈白濁且基本不透明。發病蝦池在夜間關燈后可看到繁星閃爍的熒光在水體中上下 起伏,四處游動,異態紛呈,其癥狀隨蝦苗染病強度呈正相關變化。 


             二、病原體及發病機理 

             1.病原體 

      在生產中發現,育苗室內的“發光”現象與自然海域中由原生動物(如夜光蟲)或部分發光藻類引起的“發光”現象截然不同,經反復診斷,病原體一般為細菌,即熒 光假單胞菌和哈維氏弧菌。前者為革蘭氏陰性菌,后者具發光特性,二者適宜繁殖生長的鹽度、溫度范圍恰好與蝦類育苗水體的理化因子相同,在同一理化指標內, 與人工繁育的蝦苗又同處在同一攝食機制和繁育機制中,故極易引起病害發生和蔓延。 

             2.發病機理 

             細菌感染 蝦體后,利用蝦體組織作為營養物質進行繁殖、發育,并在其固有酶的作用下氧化體內含有的熒光素,進而發出熒光。由于此“光”為弱冷光,極易被認為由其他光 源的反射光引起而被忽略。受感染的病蝦,視其體質強弱程度呈現出2天--5天的熒光現象,最后陸續死亡。特別是蝦苗幼體變態而發生蛻皮期間感染此病,易導 致大批蝦苗驟然死亡,嚴重時會在一夜之間全軍覆沒。 

             三、流行與危害 

             發光細菌在自然海區中具有廣域性,我 國沿海均有分布,其發病過程伴隨蝦苗至成體一生,以蝦苗育成中的糠蝦期和仔蝦期為易發階段,所造成的危害亦最為嚴重,并隨水溫上升呈正相關關系。在時間 上,5月--7月流行最為廣泛,因此時進入雨季,大量陸源有機物隨徑流入海,使近岸水質富營養化,病原體迅速繁衍生長,一旦進入對蝦育苗流程,首先會感染 病弱殘苗,嗣后會快速傳播開來,使對蝦育苗的Z、M、P期皆會染病而造成嚴重危害和損失。 

             四、診斷方法 

             1.目測。因幼體獨具發光現象,一是可目測發現,即在夜幕降臨時,關掉育苗室內全部照明燈,通過調節單個育苗池的氣量,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細致觀察,一般可 得出較為直觀的結論;二是可取樣診斷,即用白色器皿,多次取樣,在暗光條件下利用手電照射觀察,會發現發光點多聚集在蝦體頭胸部位,感染后期的蝦體會在不 同部位看到熒光點。 

             2.鏡檢。為把握診斷的準確性,可進一步用高倍顯微鏡進行鏡檢。在400倍以上的視野下,染病蝦苗體內細菌活 動,在相對較透明的區域內呈顯性可視。熒光假單胞菌呈短桿狀,兩端鈍圓,端生鞭毛1根--6根,菌體活動能力強;哈維氏弧菌亦呈短桿狀,有的略有彎曲,具 極生鞭毛,菌體活動能力較弱。二者在育苗池中的適溫范圍以27℃為界,27℃以下熒光假單胞菌多發,27℃以上哈維氏弧菌多發。 

             五、防治措施 

             過 于追求高密度、高產量的育苗池極易發生“發光”病。因為幼體培育密度過大,必然相應地增加投喂量,特別是在換水不利、缺少基礎生物餌料的情況下,會導致培 育池底污染加重,為病菌大量繁殖提供了條件。此外,病菌的傳播渠道也很多,如海、淡水水源,外源餌料,海捕或越冬親蝦及育苗相關設施等,皆存在致病因子, 故病害防治應從源頭抓起,主要措施是: 

             1.水源的運用和處理。育苗所用的海、淡水水源是發光細菌的主要來源之一,因此,育苗用水最好經沙濾和黑暗處理,有條件的育苗場可使用紫外線或藥物進行消毒,效果會更佳。使用的藥物有漂白粉、高錳酸鉀等,經藥物消毒處理的水體,需待藥效消失后方可投入生產。 

             2. 嚴格餌料投喂。據觀察,不少發生此病的育苗場,其重要原因是對親蝦和幼體所投喂的生物餌料處理不當或未加處理而直接使用所致?;铙w生物餌料,如小型貝類、 頭足類、枝角類等生存環境多在受污染較重的近?;蜿懙?,攜帶病菌的概率較高,應采取高溫滅菌或藥物消毒措施后使用。投喂代用餌料要注意不能過量,特別是自 制的蛋黃、蛋糕類等熟制品,因其飼用效果單一,易造成水質污染而患病。對其他餌料,應要求營養均衡,多用優質鮮活餌料和全價配合飼料,做到科學投喂,并保 持水體的質量。 

             3.親蝦的選用。目前,開展人工育苗所用的親蝦主要有兩種來源,一種是海捕自然親蝦,一種是人工越冬親蝦。無論是 海捕親蝦還是越冬親蝦,因其生活在自然環境和人工控制環境的時間都較長,故攜帶病菌的概率較高,兩者比較,越冬親蝦攜帶的致病菌要高于海捕親蝦。有鑒于 此,在選用親蝦過程中,首先要避開病菌多發海區或越冬池,其次要在親蝦入室前嚴格做好藥物消毒工作,盡量縮短人工產卵和孵化時間,創造和改善生存環境,減 少染病幾率。 

             4.設施消毒和幼體培育。育苗池、越冬池、儲水池及所有輔助設施、工具等,應定期用濃度在150ppm以上的漂白粉 或50ppm以上的高錳酸鉀進行消毒,消毒處理后,需用潔凈海水反復沖洗,去除藥物殘留后方可使用。幼體培育密度不宜過大,一般控制在30萬尾/立方米水 體以下,而超過50萬尾/立方米水體的高密度培育池極易發生病害。 

             5.合理調控水質。在育苗過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創造優良的水環境是保證育苗成功的重要環節,因此,應定期清除育苗池的殘餌糞便,增強換水能力。在育苗中后期,還應搞好吸污和倒池等事項,盡一切可能減少致病菌生存的外部條件。 

             6. 加強基礎預防工作。一方面應在育苗過程中,通過接種,培育單胞藻,如綠藻、硅藻和金藻等,不僅可作為優質生物餌料降低育苗成本,還可起到抑制發光細菌生長 的作用,促使育苗工作順利進行;另一方面應注意勤觀察、早發現,特別是幼體發育到糠蝦后期或仔蝦階段,在這兩個階段一旦發生此病,不僅難以治療,且育苗成 活率會大大降低。 

             六、藥物治療的效果比較  

             近年來,在開展蝦類育苗生產中,筆者針對此病發生范圍廣、發 作頻率快、危害性大等特點,組織多家育苗場進行綜合預防和治療,有目的的對10多種物理和化學藥物做了療效比較??偟目磥?,熒光假單胞菌和哈維氏弧菌對抗 生素藥物表現為弱敏感性,對糠蝦中期以前的病癥治療有較好效果,后期則效果不明顯??股嘏c含氯消毒劑混用,亦有較好療效。



      国产国语三级级在线电影_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视频__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香蕉_久久精品国产97
      <u id="gawy1"></u>
        <video id="gawy1"></video>
      <wbr id="gawy1"><ins id="gawy1"></ins></wbr>
    2. <i id="gawy1"><bdo id="gawy1"></bdo></i>
      <i id="gawy1"><bdo id="gawy1"></bdo></i>
      
      

      <track id="gawy1"></track>